close

作者:岡田尊司

譯者:邱香凝

出版:聯合文學

 

 

因為對自己沒辦法融入人群的個性有點困擾,

用性格特質做關鍵字搜尋之後出現了這本,

看完簡介就覺得能夠在裡面找到解答,

然後就馬上騎著腳踏車衝到圖書館借了XD

 

以下會用條列式來說明我在書中覺得比較有趣的觀點

 

 

‧少子化的成因

我自己一直都以為是經濟還有教育程度提高的關係,

但是作者提出另一種觀點,

其實過去的人類生活更艱難,

三餐不濟是常有的事,

也沒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

結果照樣生得出足球隊。

但在相反的情況下,

經濟富裕的人卻變得寧願不生孩子了,

這明顯就表示有其他因素在,

才會產生別於一般生物想要繁衍後代的「新人種」,

也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對象。

 

這就像之前聽到反對多元成家的人說:「反對是因為少子化。」

第一次聽到時我還反駁不出來,

後來聽到其他人的回答才恍然大悟,

「少子化在同婚之前早就存在很久了(白眼)。」

 

有時候最根本的原因跟當初想的完全不一樣,

非常容易被誤導,

但其實答案往往很簡單,

真的很有趣。

 

 

·依戀的形式

心得.png

擷取書的內容簡單歸納,但實際上要複雜得多

依戀形式可以說是個性的根本,

安全型的跟人相處會比較自然,

其他三種則有各自的難題。

取決於遺傳的占比只有約25%,

其餘的75%跟生長環境有關,

跟我自己過去的認知有蠻大的落差。

如果不確定自己的依戀形式,書的最後有附錄診斷測驗,

計算方式跟劃分判斷都很細,不太像網路上常見的心理測驗,

畢竟作者本人也是專業醫師XD

個人是屬於恐懼逃避型

特徵是「依戀焦慮和依戀逃避的傾向都很強,敏感、容易受傷、疑心病重的類型」

......真的是我欸XD

這是我第一次看心理相關的書,所以這樣的劃分對我來說很新鮮,

對每種人格會有的特徵跟困擾的描述也很詳盡。

不過這本主要還是在探討逃避型的障礙跟修復,

所以在其他兩種的敘述都偏向陪襯型。

但因為自己是屬於紊亂型,

所以不管作者正在解釋哪一種,

都會對某以部分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XD

 

 

‧網路成癮

成癮.png

我知道網路成癮不好,

但這本書告訴我比我想像中的嚴重。

但從根本來說,

是因為對人際關係絕望才會想躲進網路的世界,

所以限縮網路使用時間雖然有效,

但治標不治本,

要想把人從網路的世界拉回來,

還必須給他能夠讓人產生興趣的刺激才行。

 

‧諸多的案例

除了簡介裡的宮崎駿和J.K.羅琳,

還舉了很多在各界的成功人士和作者的病患的例子。

但並不是想像中,

他們撐過低潮期,

然後變成人見人愛的交際大師。

而是他們接受人格中跟大家不一樣的地方,

並且善用自己的特質,

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很喜歡這樣的敘述方式,

與傷疤共存,

而非視而不見。

我們雖然如此相似,

卻又都是獨立的個體,

找到各自的存活方式,

才是自我的展現。

 

‧並存

書裡提到修復的方法有很多,

除了接納原原本本的自己之外,

還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全堡壘」,

也就是能讓自己安心的人。

如果能夠有安全型的人在身邊給予穩定的支持,

那肯定是最理想的,

但不同類型有時也能有互補的組合,

心中的那份不完美,

反而成為能夠理解彼此的所在,

在我眼中,

這才叫美好。

 

雖然還有很多想提的,但會變得沒完沒了,大概就先這樣XD

這本有很多我覺得很受用的地方,

作者透過診療和名人的案例,

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

感性的口吻去勸導。

設身處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在思考,

理解我們心裡困擾的問體,

然後提供思考方向,

正視它,

才能解決它。

 

不過書中有點過於強調母嬰關係,

還有夫妻分工太過分明,

這是少數讓我看得有點怪的地方,

除此之外的內容都還是很實用。

 

這本真的大推給為自己個性所困的人,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喵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